文/劉炳憙(台東新港長老教會牧師)
與會的成員裡,除了各自在專業領域的服務外,都不斷想著,如何讓每一個「人」或「生命」得著更好的照顧。特別關懷失智症患者的護理師與諮商心理師,她們計畫要開設一個照護中心,服務對象除失智症患者外,還希望能夠照顧到患者家中的「老狗」或「老貓」。因為當患者住院或漸漸失能後,家裡的寵物該何去何從?甚至大家不容易意識到的,是貓與狗也會罹患失智症,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好好對待,得到好的照顧不是嗎?藥師分享著,在宅送藥是個一直想過但沒有真正去實踐的行動,過去一個月可能加不到一桶油,現在每週跑東海岸各地送藥,兩週就開了快兩千公里,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?在自己能力所及,就做自己能夠做的,最後他說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:「今晚會聚集在這裡的夥伴,都是一群不在乎體制,想要走體制外運動的人。」
醫師也好,藥師也好,護理師、心理師甚至牧師都一樣,我們期待著自己的專業能夠真實的幫助他人,特別是弱勢的族群,但往往因著體制限制了理想,到最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,看起來是服務人,實則是服務於整個體制、醫院、機構甚至教會。「在宅」的觀念再次邀請我們把焦點放在每一個「人」,而非完成一件「事」而已,作為一個牧師,我必須要承認,這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功課。在基督教媒體的社群中最近流傳著一幅圖,想要告訴大家牧者的生活是什麼?這幅圖的作者以冰山來比喻,在海平面上看得見的是主持禮拜、聚會等各種服事,隱藏在海平面下的,則包含各式各樣的行政會議、探訪、拜訪社區、企劃活動等各種疑難雜症。其實各行各業都一樣,海平面下所要付出的,遠超過大家所看得見的,但偏偏眾人又僅以看見的部分來做出價值判斷,致使著每一個服事者,把焦點轉移到去做些大家能看得見的,那些不容易被看見的,就直接被忽略了。
這也是為什麼在現行的教會界裡,大家趨之若鶩參加一些能夠幫助教會有顯著人數增長的課程,因為那些成就容易被看見、被肯定,牧者服事的焦點是「教會興盛」而非「生命關顧」,所傳講的信息不再與社會所面臨的真實困境接軌。通過「在宅沙龍」的討論,彷彿讓我上了一堂進修課程一般,在臨近暑假近乎超級滿檔的服事生活裡,有意識地去調整步伐,再次思考如何讓福音進入人的生命,關懷人的需要。七月份,在宅沙龍的夥伴將會挑選一個時間來到我們的老屋,一方面提供在宅醫療的諮詢,另一方面也希望集結更多的夥伴,透過我們真實付出的行動,軟弱的人們得以被照顧,更多生命故事得以被留存,這塊土地充滿著盼望與愛的養分,生命價值得以不斷延續下去。
106.06.15